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关于诗歌创作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0 09: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似乎历来被人看作很浪漫,很神秘的东西。其实历来人们都以为写诗是文人的事情,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学中文的产物。关于这个的看法由来已久小孩白癜风,所以我今天要就创作诗歌谈谈我的看法,通过本文,我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诗人。   

   

  一、诗歌贵在贴近生活,由小见大   

  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写诗一定要从生活着手,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诗歌,是人的情感的发泄,没有感情的诗歌不能叫作诗歌。由于诗歌贴近生活,因此对于诗歌的语言,大可不必追求多么华丽,只要立意深刻,构思独特,那怕是最最平实的语言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美国诗人威廉斯写的《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原谅我   

  它们太好吃了   

  那么甜   

  又那么冰   

     

  当你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哪家医院好看到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它那是什么诗歌啊,分明就是平常的留言条啊。没错,诗歌其实完全可以象这样口语化。你完全可以把你在平时写的随笔、心情用诗歌的形式排列,那么它就成了一首诗。只是这样的诗歌所表达的深度要因人而异。威廉斯的这首《便条》如果排成“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原谅我,它们太好吃了,那么甜又那么冰。”就没有什么意味来,而想排成上面那样给人留下很多想法。   

  所以,当你写了一首别人看起来不像诗的诗歌,说你语言很白的时候,你可大不必在乎,因为他们不懂得欣赏你的作品,其实诗歌只有诗人自己一个人才能真正得懂其中的感情。因此,大胆的去写诗吧,去做一个生活的诗人吧!   

   

  二、诗歌贵在精炼、跳跃性强,留有余地   

  前面关于诗歌的语言来说没有什么要求,但是一首好诗还是要强求语言的精炼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的,那怕你的语言多么口语化,只要平实中有凝炼,都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有些自以为自己很懂诗的人会说,这么普通的语言也叫诗,在他们看来诗歌的语言就是华丽,孰不知诗歌贵在浓缩。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顾城的一首《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首很经典,很美妙的诗歌。这首诗短短26个字就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诗歌语言看,都是最最平白的文字,但是为什么经过顾城的手后就成了一首好诗呢。原因很简单,其语言很精炼,可以说你不能改一个字,只要改了一个字就失去了味道,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精炼,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华丽辞藻。其实诗歌的语言精炼很简单,就是看看你写的诗可以改某个字吗?对于诗歌的跳跃性,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之所以要跳跃,是因为要造成多个意象,只有有意象的诗歌才有活力和韵味。对于这个就不必多说。   

   

  三、关于散文诗创作的方法   

  对于散文诗,也许在大家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那就是散文诗都是语言华丽、优美,富有美学一样的诗歌,是小巧伊人,浓的化不开的文体。其实这种想法打错特错。散文诗也是一直诗歌形式,其跟前面提到的诗歌创作是一样的。只是要写好散文诗必须懂得“形散而意不散”,也就是散文所说的“形散神不散”一样。   

  1、矛盾修辞法   

  要写出好的散文诗,矛盾修辞法是一种最好最快的手法。那么什么叫作“矛盾修辞法”呢?首先,从字面上理解,“矛盾修辞法”顾名思义就是矛盾的东西,也就是说,把本来很矛盾的词或者词语、句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本来矛盾却能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说肯能大家还是不明白,举个例子吧   

  比如“陌生而又熟悉的人”,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矛盾修辞法”。既然是“陌生”就不可以是“熟悉”,但是为什么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呢,因为这样就会留给读者很多想法。“是什么原因让熟悉的人变得陌生呢”还是“陌生的人又是怎么让人熟悉的呢”,以及跟多的遐想。诸如此类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火热的阳光如寒冬般冰凉”,可以说要是不把这句话放在散文诗里面,那就是一句胡话、瞎话。正因为是散文诗,它带人读者的想法是无尽的,“作者为什么在大热天感到冰凉呢”这就值得读者去深思了。在举些句子:“黑夜里的黑暗比光明还明”、“光明里的黑暗比黑夜还暗”、“生活就像一杯茶,越煮越冰凉”。   

  2、意象密度法   

  “意象密度法”可以说是散文诗的血液。一首的好的散文诗关键在于你的“意象密度法”。那么什么是“意象密度法”呢,顾名思义,“意象密度法”就是一篇散文诗里面的意象的多少。那么到底一首好的散文诗要多少意象呢,这个问题要因具体情况而论。什么东西都要讲求一个度,不是越多越好,把握好一定的“意象度”才是最关键的。   

  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代诗人,都很注意意象的描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词中,用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共十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已经很很多了。词人完全是把这些意象自然的组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却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更深的韵味。最后一句是关键,它是对前面意象的升华和对全诗情感的聚合。再如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同样用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因此,在写散文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意象的组合,把握好意象的密度。你可以把生活中相关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不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还可以把过去的与现在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总之意象不管横向和纵向的区别,只要能让诗歌的意象密度适度就是最佳的。   

  3、空间联想法   

  有人说诗歌贵在含蓄,其实不然,要是诗歌真的含蓄的话有些味道是出不来的。要“有所言,言所有”这才是最好的。其实这些都是与联想有关,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诗歌的写作都要联想。所谓“空间联想法”就是进行合理的联想,而不是凭空胡思乱想。联想和意象密度是紧密相关的。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