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智慧的新高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07: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很难让大家都往一处想。期望和谐共融,就要摈弃猜忌,建立互信。坐下来静静性性地谈。谈不拢的暂且放一放,把能解决的先解决。这就叫“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一种大国包容精神。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开幕。会上伊拉克外交大臣法迪尔·贾马利耸人听闻地说:“‘’是‘新式的殖民主义’”。要求“非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认真对待危险的严重性。”坐在会议厅里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静静地听着,没有急着争辩。显示了一个大国总理非凡的沉稳气度。他在随后的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他接着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他的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一片掌声。从此,“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就成了处理国际纷争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的智慧,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德不孤,必有邻”,“求同存异”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2014年,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说“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今年年初,习主席出访中东。目标是“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前不久,习主席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是靠着“求同存异”这个原则,才有了彼此间合作共赢的契机。   

  “求同存异”是中国智慧,也是中国文化。《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话:“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就包含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思想。“六合之外”是什么?是不确定的未知世界。既然不确定,就不必忙着下结论。“存而不论”,其实就是“搁置争议”。   

  何谓“论而不议”?我个人的理解是:“论”就是论述,就是各抒己见。“议”表示议决,通过“议”达成共识。“论而不议”就是只讨论,不下结论。比如“脱欧”,对英国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不知道!所以“脱欧”就应该是一个“论而不议”的话题。但卡梅伦心急了一点,他选择了公投。现在结果是有了,但对英国是利是弊,恐怕要几年,乃至十几年以后才能看清楚。   

  “小孩喝奶出此疾应寻因存而不论和论而不议”的讨论方式,显示了中国先贤的智慧。即便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有许多问题,一时难以达成一致。都可以“存而不论”或“论而不议”,留待以后慢慢解决。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是处理分歧的科学方法。允许分歧存在,实际上是为化解分歧存留了空间。   

  2015年,在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副总理加布里尔时说:“我们应谋求从求同存异升华到聚同化异。聚利益、责任、挑战之同,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阶段之异。”“聚同化异”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是习主席发展了“求同存异”这一中国智慧,并把它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16.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