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按劳取酬”不是一个科学命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22: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书告诉我们,人类在社会主义出现之前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里,革命就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剥削是根本,压迫是为了剥削;社会制度因为“压迫”的形式进步而有所不同,所以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别;但就“剥削”来说,它们没有本质差别。   

  但是,什么叫做剥削?   

  这个问题容易解答:分配不公平、不合理,有的太多,有的太少,就是剥削。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分配(包括各种资源的分配)是社会全体成员最切身、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社会合理性的唯一衡量依据。   

  然而,怎样分配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算得上公平?   

  迄今为止,人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按劳取酬”。这句话很动听,公平、合理,几无置疑之余地;可是这个准则却不具有可作性,不是一个科学方法。为什么?因为:(1)“按劳取酬”的前提是对“劳动”加以评判,必须先解决如何评判“劳动”的量与质的问题;(2)为了评判,需要推举出“评判人”来,这又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推举人的公正性问题。   

  如何保证评判人的公正、不谋私利?每个时代都有悲天悯人的圣人,但是极为罕见;另一方面,从来就不存在悲天悯人的群体。历史表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着维护、扩张自身权益的本能。人类历史是兴起-腐败-衰亡的轮回,腐败是社会的常态,是自发滋生的现象,是人性。这是历史事实,也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识。如何遏制掌握分配权力的群体自我膨胀的本能?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姑且不谈,这篇文章主要探讨按劳分配。   

  “劳动”的(量与质)本身是无法评判的。只有在做同一样事情的时候,才能评判劳动成果的量与质。例如纺织工,有的人可以作16台织布机,有的只能作2台织布机,如果织出的布质量相等,前者的劳动量就是后者的16倍。如果工种不同,如何评判“劳动”?织布作工和织布机维修工的劳动就无法比较。这还是普通劳动。生产者和管理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劳动”更是无法比较和评判。   

  是否可以按照实际创造的“效益”(即价值)评判?   

  这可以解决各类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的评判,但是依然不能给出生产者与管理者、体力与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的评判。因为“管理”和“脑力”产生的效益难以认定。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法拉第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发明了发电机,人类由此进入“电”的时代,你说,他的劳动所值几何?中国革命换了好多领导人,从陈独秀到博古,都不能领导革命胜利,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直到毛泽东成了领袖,革命才胜利了。你说,毛泽东和一个民众的劳动“效益”相差多少倍?一百倍,一千倍,还是一万倍?如果按照“按劳取酬”的原则,法拉第、毛泽东的工资应该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千倍?一万倍?(建国后毛泽东的工资是400元,而与毛泽东年龄相仿的北京老工人的工资大约是45元-60元。)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储时健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烟厂改造治理成当时全国最大、最著名的玉溪烟厂,然而换了厂长一蹶不振,一泻千里,储时健的薪酬应该是后来厂长的多少倍?(事实上储时健十年的薪酬总和还不如后来厂长一年的薪酬。)   

  一个年产值100亿,利税过10亿的大企业的老总每年薪酬1000万(占1%)不能说他过分了,这并不违背“按劳取酬”。但每年拿100万就不是按劳取酬吗?   

  白癜风能治好嘛现在中国贫富悬殊,但按照“按劳分配”,不能笼统地说不合理。然而,贫富悬殊遭到社会强烈的质疑,这再次说明,“按劳分配”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绝对合理的、严格的、可作的分配制度。按劳取酬有其合理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真理。”但是,人,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同一种属的生物,要尊重社会中每个人的平等的生存权利,在这个意义上,按需分配也有其合理性。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起来,做得相对平衡一些才是正途,而关键中的关键是如何评判“劳动”和“需要”,如何遏制掌握分配大权的群体的自我扩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