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中美国际教育白皮书》:赴美留学如何规避安全风险

[复制链接]

1440

主题

1442

帖子

55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0

木猫迷人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5:4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力迈中美《2017中美国际教育白皮书》,第四部分”在美留学生负面事件及退学肄业专题研究”中,有关“中国低龄留学生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及解析”的内容,是由美国卡文特课程中国主任Joseph先生和力迈中美(国际)学校美国分校负责人张诗瑀女士,提供的历年来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本章节,通过系列真实案例,就中国低龄留学生在美通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不仅找出了原因,而且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美低龄留学生通常会出现哪些问题?
       Joseph(美国卡文特课程中国主任,力迈中美国际学校副校长):确实在美国发生了一些有关中国留学生出现状况的新闻,这些事情有些比较严重,有些则是很小的事,大家在社交媒体上交流得大多数是比较小的事。比较大的事,2016年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件。
       第一件事是2016年初引起轰动的一个新闻,相信关注中美国际教育的很多人都看到了。2016年2月18日南加州3名中国留学生施虐同胞案,于17日在洛杉矶波莫那高等法院宣判,三人被判6年到13年的监禁。之前,有媒体预测,这些年龄18至22岁之间的中国留学生孩子,有可能因一个案件被判终身监禁。案件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十余名在美中国留学生,将另一个中国女生衣服扒光、强迫其吃沙子、剪掉她头发并逼她吃掉等。2015年6月,洛杉矶地区的一桩中国留学生绑架案的细节一经公开披露,手段非常残忍震惊。当初全案涉案有12名留学生,年仅18岁的中国小留学生嫌犯非法绑架、关押并用残忍手段折磨另外两名女留学生,导致两人严重受伤。受害人为麦嘉怡(Jiayi Mai,译音)、刘怡然(Yiran Liu,译音)。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场轰动中美两国的几名留学生被告,有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惊天大案,竟然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而引起的。
       第二件事也发生在2016年初。是一名艾奥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在社交媒体上张贴持枪照并威胁说,如果考试挂科就学当年枪杀多人的中国留学生卢刚。他随即遭校方开除,并被遣送回国,枪支也被没收。这名中国留学生名叫倪瀚祥。2016年2月1日,倪瀚祥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一则“若考试不过关就枪杀教授”的暗示性帖子。2月2日,倪瀚祥遭校方开除,并立即吊销学生签证。2月4日,倪瀚祥在两名警察的陪同下,抵达芝加哥奥海尔国际机场,并于当晚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
       艾奥瓦州当地媒体《艾奥瓦日报》报道,倪瀚祥在网上贴文说:“这学期我这么认真学习,如果学校还是让我挂了就让教授们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
       倪瀚祥事后发贴称:“其实我连当年发生了什么都不太清楚……关键是,我发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误会。而正常人都应该知道我只是想装逼说我认真学习吧……” “我现在在机场……很迷茫,以这种方式被学校开除,设置(甚至)遣送回国。不知道该怎么说。快过年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回家……晚上11:55的飞机,飞上海。心里堵堵的,不知道怎么跟家人交待。本来还有一年就毕业了。”
       第三件事发生在2016年底。11月4日,周四晚间11:45左右,蒙特利尔市中心Mayor Street近Bleury Street拐角处发生集体斗殴事件,其中一名男子上半身被刺伤,伤情严重,被送往医院。11月8日早上8点左右,警方确认了受伤男子已经在医院死亡。据悉该男子是亚裔留学生,而这已经是蒙特利尔今年发生的第20起谋杀案了。11月18日,警方宣布案件嫌疑人已抓捕归案。嫌疑人名叫陈浩章(音译),25岁,中国留学生。
       这些案件看上去严重,可能大家感觉这样的事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或者在世界其它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好像离大家都很远。其实往深处想一想,挖掘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发生这些事件并不是偶然的。比如不务学业、打架、滥交、逃课,甚至吸毒等。事实上,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会存在一些相对比较特殊的情况。当然美国的孩子也会出现这些情况,每个社会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东西,但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学到坏的东西。这些看似比较小的事情,发展到后来,就有可能会发生上述那些群殴或致人死亡的事件,作为低龄留学群体,不可不注意防范这些事情的发生。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Joseph: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让我们回到前面我讲的那个案子,其中一名当事人杨雨涵律师,在法庭上宣读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比较能说明问题。杨雨涵律师在声明中反对父母送未成年孩子来美国读书,“父母是出自好意,但他们应该醒醒了。孩子独身在几千英里之外而没有人管束,拥有太多的自由,这是造成灾难的原因。”案子的另一名被告翟云瑶也告诉法官,独自在美国生活是造成她犯下罪行的原因之一,“太自由,又容易孤独和迷失。我不能告诉父母是怕他们担心。”
       低龄留学生年龄不大,在出国前一般很少离开过父母,到了美国一下子就离开父母完全“自由”,实际上,他们这个年轻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不足的,在完全放任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上面说的斗殴,其实上还发生过一些逃学、玩游戏、滥交,甚至吸毒的情况,这些更可怕。这些事情都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这些事情虽然与上面的相比不是十分严重,但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年龄较小,父母没在身边管束,突然到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很多人有可能会沾染上不良习惯。
       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上面的情况,但还有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由于文化的不同,以及把孩子放在寄宿家庭里面,使孩子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有些甚至还因此而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这些都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最后一种情况,是对美国文化和法律的陌生,有些事在国内不算事,但到了美国可能就触犯了法律,使人生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新闻,在国内吐个槽,骂骂这个,骂骂那个,当个愤青是很平常的事,但在美国就不可能出现问题。因为法律与习俗的不同。
       美国虽然是著名的自由的国度,但在美国还是有许多禁忌不容碰撞的。有一个“政治正确”的说法,就是说,在美国有一些相当敏感的话题,大家是不能说的。比如,宗教禁忌,你不能对某些信教人讲 “Merry Christmas!”那就是对他的冒犯。所以,保险起见,还是用“Happy Holidays!”同样道理,“Oh My God”,或“Jesus”,本来用于表示感叹等情感,也要避免。现在,通常用“My goodness!”种族禁忌,对有色人种不能歧视。比如,绝对不能用negro,因为相当于“黑鬼”。black man,黑人,也要避免。黑人自己可以用,但其他人得用African-American(非裔美国人)。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性别禁忌、性向禁忌,残障禁忌。你比如,说到数门功课都是红灯的差生,不能说他stupid(傻瓜),retarded(迟钝的),或ignorant (无知的),得说mentally challenged(智力上受到挑战的)。也可用intellectual disability(智力障碍)等等还有很多。
       这些话题就是近几年美国流行的所谓 “政治正确”,平常是说不得的。如果不恰当表达,轻则会被人嘲笑攻击,重则出现冲突,甚至遭受牢狱之灾,对留学历程造成致命打击。牵涉到这些话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能不说就不要说。
       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张诗瑀:虽然全球化已成为时代趋势,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即使像美国这样开放多元化的社会也不能避免。低龄留学生要进入美国社会并能融入美国社会,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适应不了或者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状况,可能会把准备几年或更长时间的留学计划打乱。
       从一个从小生活的环境中,一下子跳到一个全新的异域环境中生活学习,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心智尚没有完全成熟的低龄留学生。如何避免出现不好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国前做好准备,做好相关的培训,以及出国前最好能多往留学目的地以游学的形式多去熟悉熟悉。目前国内面向美国留学的机构和个人不少,选择哪个类型的机构为孩子出国做准备,比如留学中介、培训班和国际学校等等,家长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中介在这一块做得比较少,留学培训相对稍多一些,但这和培训的时间长短有关系。如果是一些时间相对比较短暂的培训,表面看似孩子们都懂了,实际上这需要一个学习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有的甚至还需要去实践才真正叫做学到了。因为需要适应的环境非常复杂,那么实际上较短时间的培训是无法胜任的。再加上低龄留学生不像成年留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生活基础,低龄留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需要的可能不是知识,而是实践能力,是面对各种不同境界和文化环境时,有一种非常习惯的适应力,或者说是一种习惯,包括饮食、文化和各种生活的习惯,这些都不是短期培训所能够解决的。
       许多国内的国际学校是面向有志于留学的学生开办的。出国前先在国际学校接受教育是一个比较有把握的选择。因为国际学校,特别是专门针对某个国家留学的国际学校,它的方向性非常强,教学、社会实践和配套服务也非常健全,可以说它的一整套教学和实践都是围绕着将来去国外学习生活来进行的,有些国际学校本身就是美国名校在中国的分校,他们会利用假期的时候安排学生去美国游学;还有交换生,在一些学期安排中国和美国的学生互相交换到对方的国家上学。还饮食、文化等全方位的适应和学习。孩子在这样的国际学校里面接受少则数年,多则十几年的教育,等于提前适应了美国的文化和生活,去美国会很容易适应,也会较少再出现比较low的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