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嘉庆正能量】正能量,给人带来什么

[复制链接]

372

主题

373

帖子

18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20: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嘉庆正能量】比负能量更可怕的,是正能量狂魔
分享时间:2019.2.1



15年皮克斯造了一部大热的电影:《头脑特工队》。
它讲述了小女孩Riley搬家到旧金山,整个过程中她的生活被脑中五个情绪小人所掌控,展开了一场脑内情绪的奇幻之旅。
影片中,代表快乐的Joy作为“戏份”最多、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整部片子的焦点
但我在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却十分讨厌Joy。
她总是霸道地占据着大脑控制台,把其他情绪都推开。
一定要让主人公的记忆必须全都是快乐的。还经常“欺负”其他情绪,每次出现快乐以外的记忆球时,她就很不爽,尤其是对代表悲伤的Sadness。
Joy总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把“正能量”挂在嘴边的人:
他们总是努力呈现出乐观积极的样子;
总是劝你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强迫你想点儿高兴的事;
总是跟你说,新的一天阳光明媚,你也要加油!
他们的座右铭是“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点呢?”(开心个球儿!)
说好听点叫乐天派,而实际上,他们是一群无法容忍任何消极情绪的“正能量狂魔”。
比起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正能量狂魔更令人讨厌。
不幸的是,我的EX就是一个正能量狂魔。有时候我自己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她就会蹦到我面前,努力逗我开心。
“你怎么又不开心?高兴点儿高兴点儿!”
“你这样发愁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吧。那你还愁什么?”
“相信自己~只有你变得爱笑了,生活才会美好起来!”
当她在我耳边像连珠炮一样给我灌输正能量的时候,我真的一点也笑不出来。
所以我在看到电影里Bingbang因为失去了火箭车而伤心地大哭 ,但Joy还是用各种手段强行让他高兴的时候,这段剧情简直勾起我熟悉且痛苦的回忆。
人家已经很伤心了,你还强迫他笑!
正能量狂魔最恐怖之处在于,不仅他们自己每天24小时都要表现得积极向上,而且如果他们看到别人有一丁点儿“丧”,就会立刻冲上去逼对方也要“阳光”起来。
总丧固然是存在问题的,但比丧更可怕的是永远正能量。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全被掩盖了
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令人不开心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如果你问我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我可能很难回答。但你要问“最近发生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了吗?” 我能马上给你说出一堆。
这其中,可能有很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洗衣服洗到一半停电了;加班到十点正好错过末班车;公司中午的盒饭巨难吃;
也可能有严重的丧失或痛苦,像是女友突然说分手;或是熬了几夜改出来的方案,被客户一句话否掉了;
我们以为只要能继续生活工作了,悲伤的事情就结束了。但事实上,是痛苦仍在继续,只是大脑在帮我们抵抗这些痛苦。
人类会本能地回避负性情绪带来的伤害。我们可能会跟自己说:
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坏;
我其实并不难过;
……
拒绝接受事实,或是认为痛苦的思想、感觉并不存在,这种处理不愉快的方式,被称为否认的防御机制(denial)。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噩耗时,通常第一反应会问:“啊?不可能吧,我不信!”
很多人会用否认来抵御生活中的挫折和无法抗拒的压力。正能量狂魔对于否认的运用尤其熟练。
比如有些人总在朋友圈里转发正能量的鸡汤,每天都对着镜子跟自己说“相信自己!我能行!”然后鸡血满满地迎接新一天。
劝自己也就算了,他们还总是拿自己的积极理论去宽慰别人,想要告诉别人痛苦中还有一丝希望,这不仅是无效的,而且还让人很崩溃。
我曾经听到一个怀孕的妈妈很痛苦地说自己流产了,她的朋友却跟她说:“但至少你还能再怀孕啊”。
同理,有的人会跟家里遭了火灾,失去了一切的人说:“至少你还活着呀”。
遇到这种事,就算再怎么转变看法、改变观念,它还是一件客观的负性事件,并不是强行找“事情积极的一面”就能得到宽慰的。
都遇到这样的事了,连让人难过一会儿都不允许了吗?
此外,正能量狂魔认为所有情绪发泄都是无用的。他们认为遇到挫折后,哭没有用,只有立即振作起来,想解决办法才是正事。
他们总想让事情立刻变好,但我们都明白,遇到的坏事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好起来。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需要人们先处理情绪,之后再去想解决办法的。
而狂魔们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处理负性情绪,所以只会一味地认为悲伤“没有用”,慌忙地掩盖掉,然后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长时间掩盖、转移痛苦之后,他们所表现出的也只是一种假性的快乐。
也许内心深处的痛苦情绪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了解,这也是正能量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那些天天高兴的人,心里一定很苦吧
听起来有些奇怪,虽然正能量狂魔容不得自己或别人悲伤,但往往是悲伤和痛苦的经历造就了他们。
在正能量狂魔的生长环境中,表达负性情绪,可能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
父母或是主要照顾者对于情感、麻烦的容忍度很低。当他们哭闹、难过的时候,可能遭到了父母的恐吓和暴力制止;他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准哭!”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他们不得不去隐藏悲伤、愤怒、恐惧……并逐渐学会了不表现出任何负性情绪,转而逼着自己去做一个24小时都开心的人。
所以那些正能量狂魔并不是生来如此,而是不得不如此。
长大之后,他们就带着儿时习得的应对负性情绪的方式,来处理生活中的不快,父母的呵斥变成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在心里对自己说:“不准哭。”
但不论是难过还是痛哭,其实都是情绪的正常释放。悲伤是人类最基本、最正常的情感之一,它应该被允许和接受。
快乐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
真正的情绪健康并不是“天天开心”。而是一个人有能力去感受到多种情绪。
研究认为,由某一种情绪所主导的(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愤怒)情绪生态都是非常不健康的。情绪的多样性(emotional diversity)比单纯地追求某种情绪——比如快乐,要重要得多。
《康熙来了》中,艺人“蝴蝶姐姐”在宣传自己的写真书时,给自己封了一个“快乐冠军”的称号。
当她带着很勉强的笑容说自己不论何时都会很快乐,也希望大家都快乐的时候,小s和蔡康永说:
正如快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悲痛、伤感,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装作看不见,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比起掩盖和否认,也许我们还可以做的是,在悲伤来袭时,去感受它。如果感到消极的话,那就允许自己消极几天;想哭的话,就让自己哭一场。
生活中需要正能量,但不能充满正能量。只有当我们给予了负能量足够的空间之后,那些快乐才能更加真实地被感受。

华冠徐嘉庆老师心语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投资大脑是只赚不赔,我们投资自己的大脑,我们发生改变,就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影响整个家族,影响这个社会!我们作为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标杆!


大家好,我是徐嘉庆老师,由于我长期忙于演讲,大家给我的留言不能一一回复,欢迎大家添加我的企业微信,每天辅导五位学员!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