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见岳麓书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11: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细数之下,这已经是第三次拜谒岳麓书院了。从2003年起,一共来过长沙三次,每次必造访岳麓书院,足见其魅力非同寻常。   

  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及应天书院一起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且当之无愧地名列四大书院之首。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一)讲堂与实事求是   

  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穿过头门、大门、二门,我来到了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就设在这里。   

  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与现在不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修,老师定期开讲,答疑解惑。一千多年来,众多博学鸿儒在这里开坛设讲,湖湘文化也由此形成。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由于年代久远,需要经常加以维护修缮。我来此三次,印象中只有一次没遭遇修缮。此次也不例外,远远地便闻到一股刺鼻的橡胶水味道,我小心翼翼地绕过四处林立的脚手架,进入讲堂。   

  讲堂内有一块匾,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那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时有这么一句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据说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该匾即悬挂在此,历经一个世纪。1917年前后,正是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在此期间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建立了新民学会,“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43年,毛泽东亲书“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直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想起个听来的典故:一位县领导去中央党校学习,校门上刻着的手迹“实事求是”(繁体)。县领导看到后大发感慨:“看来国家是真重视足球运动啊,连中央党校的门口都写着‘足球是宝’”。主席地下有知,会不会拍案而起呢?   

  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台,这是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的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两位大师。当时朱、张两人名满天下,朱张会讲盛况空前,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留下“道林三中科医院专家微信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民谣。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带蒲团席地而坐,以示尊师重教。当年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就是坐在下面听课的。想到这里,觉得橡胶水味道也不那么刺鼻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年前的悠悠书香和淡淡墨香;脚手架上传来的敲击声也渐渐淹没在经年抑扬顿挫的讲学声和朗朗的读书声之中了。   

  (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到长沙后,已经数次看到这八个字了,连宾馆的欢迎牌上都有,此刻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两侧再次见到这副楹联,竟莫名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据说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书院院长袁名曜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才,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简约有力,气势非凡,意为“楚地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济济”。   

  我的家乡在古代也隶属楚国,今天站在岳麓书院观赏这副对联,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感悟颇深。昔日的四大书院中,应天书院早已湮灭无闻;白鹿洞书院虽遗构尚存,但早已中止办学;嵩阳书院虽已修复,却也只是旅游景点。唯独岳麓书院,从古代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到现在的湖南大学,延绵千载有余,一直办学不止,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国际上也是凤毛麟角。   

  这说明,所有的成绩和辉煌都属于过去,岳麓书院如果没有后续的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也会和其他书院一样悄然消逝。因此,我们要放下昔日的荣耀,任何时候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   

  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1982年应邀参加湖南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了一副对联,“岳麓书院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诚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莫不如此。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即便是国家机器在执法时也应循章办事,而不是随心所欲。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是一句口号,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安抚民心。唯有如此,政权方能像岳麓书院一样,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实事求是,定国安邦。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