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是一种阅历 0kisyov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6 20:4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了一些年的校长,我常常思考:校长是什么?   

  校长是一个官吗?校长手下管着十几号、几十号、甚至上百一位深爱你的爱人号的教职员工,还有一大群的学生,好像说的也是。如果校长是一个官,那就难怪会去“跑官”,而且有人对这两个汉字曾进行了非常形象的解说,这咱就不说了。如果校长是一个官,那就难免会采取一切手段,让属下去服从自己的旨意,因为官本位就是这样的。如此,在要求服从下的教育也就难怪一直难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了。   

  说校长是一个官,是从权利范围来诠释的。而把自己当作官的校长,必定是有很强私欲的校长。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吗?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等等,对学校各项工作确实影响极大。记得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这看似很在理。但问题是,不同的校长一定有不同的思想,这不同的思想一定会产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又一定会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而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则一定有不一样的趋同,趋同于前任的和趋同于现任的,而且如果这种趋同存在于(不,一定会有)学校的领导层(即使中层领导),那学校事务中的很多意见就难于统一。难于统一后,久之也就要形成矛盾;矛盾一出来,不是在矛盾中发展,就是在矛盾中衰微。如果是后者,于是有人出来指责了,要么贬责现任的无能,要么痛斥前任的阴魂不散,是故意为自己留影子。如何处置?当然这就要看这两位校长的影响力以及与上层的关系了。这咱也不他们的资产组合非常得好提了。单说这“灵魂”吧,其实,它是给校长这种“灵魂”的诠释定位不当造成的。如果校长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那么我们建议,只要这个灵魂还是好的,就一直把这个灵魂留在那所学校。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接任校长要把思想与之对接起来,恐怕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日。这样的话,干脆就把思想不趋同的其他学校领导(包括教师也一样)进行调离,反正教师轮岗制的呼声也在响亮地吹起了,正好一举两得。不过,问题又出来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就不安排接班人了吗?办法还是很容易,由现任的这位校长作长期物色,等条件成熟了,组织把关,群众监督,校长人选不就出来了吗?假如物色不当,要么是这个接班人隐蔽得太深了,要么是校长那个灵魂有问题了。这咱也不深究了。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从思想领域来诠释的。而能够留下影子的校长,肯定是有一定能力的校长。   

  校长不是人当的吗?常有校长这样戏谑感叹:这校长真不是人当的。这在初中校长当中尤甚。的确,在现行的国情下,大国办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需要校长去化缘;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的升学压力,社会舆论巨大,对学校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挑战;还有安全的时刻提心吊胆。所有这些,于是就有了各种的第一责任人,你校长都得扛着。另外,还要疲于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每天又穷于处理各种事务。等等等等,确实责任重大。但尽管如此,我们则很少听说有教师不愿意担任校长的,或担任了校长非要提出请求辞职的。当然个中原因恐怕还是个虚荣心的问题,还有的也许真舍不得自己手上的那点权利。如果认为校长不是人当的,办法同样很简单,你校长不当了,不就成了人吗?其实,即使不当,还是要应验了“做人难”那句至理的话。   

  校长不是人当的,这是从责任角度通过否定的形式来对校长加以诠释的。如果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校长是一种责任。这一说法看似很对,但许多时候,我们又觉得,校长真能担负起所有的责任吗?比如,经费短缺,你能担负起学校基本建设发展的责任吗?师资缺乏,你能担负起教学质量提高的责任吗?   

  那么,校长究竟是什么?我想来想去,我觉得,校长是一种阅历。校长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更多的是在阅世、阅事和阅人,并在此当中实际上在阅己。当然,尽管这些我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妨碍我要提出的这个说法。何以见的?   

  首先,在阅世中阅己,看有没有一颗责任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心。这颗责任心,就是要站在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来看我们的教育。大家想想,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办教育多不容易,就以义务教育来说吧,国家凭什么要为学生免除各种学杂费?还不是希望我们的学生长大了有一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吗?这方面校长没有责任吗?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责无旁贷。做最大努力和尽可能地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更是一种职责。但是,如果面对着教师当中的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有违师德的行为都也可以放任不管,以保得自己头上校长那顶可怜的官帽,那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   

  其次,在阅事中阅己,看有没有一颗事业心。教育事关千秋大业,而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工作的更是起着奠基的作用。浙江省教育厅长刘希平在2010学年开学之初的全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就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时,指出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更突出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今后教师布置作业,自己首先要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作业不能布置给学生做。做这样的规定,绝非为了难为教师,而是希望教师们更慎重地对待作业,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再无休无止、无节无制地布置作业了,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厅长的这番话是切中了教育的时弊。想想当下的这种教师有多少?把课本上的、讲义资料上的全部不加选择地布置给学生做;自己拟一份吧,网上一搜索,复制粘贴就算完事了。一个小学生抄写,六年下来,居然把握笔的手留下了厚茧。作业如此,再看备课吧,教师能把手头的教学参考用书看懂,也可算是较为敬业的教师了,还遑论什么钻研教材?如果对着学校这种教育教学的头等大事,校长都可以不管不问,哪何来的事业心?这样如果都可以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只多也是靠络拢点民心,再辅之以加班加点,但迟早还是治标不治本的。当然,在升学压力下,校长也是多有苦衷。   

  最后,在阅人中阅己,看有没有一颗善良心。有这样一句为人处世的良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我真叹服古人之微言大义。“水至清则无鱼”道出的是千真万确的自然现象,而“人至察则无友”却随你如何去生发、去联想,都可以阐明出一些道理来。一方面,如果“人至察”,那么“则无友”,说得极是。试想,一个不能包容别人缺点和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